用Linux,影响Windows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由于在学校不得不天天使用Ubuntu,反而有了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感觉。自己并不是不会,而是原来自己有得选择,家里电脑双系统,不是为了编译xeLaTeX也就很少去Linux,从来没有整天整天地在Linux底下泡着。现在随着时间的深入,慢慢地习惯了Linux底下的日常使用。其中有一些软件也让我晚上回家后想在Windows下装了。比如:

剪贴板工具:当然我得首先说一下自己居然可以用电脑这么久都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何况我还经常搞文本—事实上是因为在Linux底下没有中文输入法,要打字就只有靠Inputking,而这之间就会牵涉到很多的复制粘贴。这才让网管给装了parcelite,然后就发现很方便了,可以一次“吞”很多东西再“吐”出来。

回到Windows下自然不能再装同一个软件,但是善用佳软那里看到了推荐,决定使用ClipX,它的功能比parcelite还有完善,于是乎这样的使用体验可以得到延续。

便笺:在学校查资料时往往会需要摘抄一些内容,这时Ubuntu自带的Tomboy便笺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使用简洁,功能贴心,WiKi式的链接尤其适合做一些简单文本记录。而在Windows下,每每要记什么东西,就是Win+Z打开我的EmEditor,记下之后又得保存、起名字,下次要打开,我最好就得记得文件名用Everything找到它,否则就得去文件夹找。而Tomboy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在于可以方式地跟Ubuntu One(Ubuntu云存储)同步,这样在两个系统、两台电脑之间也可以方便地同步信息,说实在,连Google Task/Google reader (Note In reader)的很多功能都可以省下来了。
Tomboy唯一不太习惯的是所有的Note都在一堆,而相应的链接也是全局性有效的,无法把不同主题分类存放,例如如果在学习资料中有一个文章标题是“Contribution”,其他文章中提到这个词就会链接到这篇文章。而在Firefox的某些概念中也提到这个词,而这两种“Contribution”是不相同的,此时就无法区分这两个链接。

文本/文件比较与同步:MELD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比较器,我至今没有找到更好的软件实现它的功能。令人惊奇的是它就那么不起眼地悄悄存在于Ubuntu的源里。

当然,有很多软件还是跟Windows下没法比的,昨天让网管装了GIMP和Inkscape,跟Photoshop和Illustrator还是差得太远,现学现用,我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才用Inkscape画出个6个文本框的流程图。

-------------------------
此外最近大爱一个字体叫Deva Ideal,请看我在极限论坛的帖子。现在我已经在Windows和Linux下把它作为统一的网页字体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Linux底下的很多字体也很优秀,例如Dejavu Serif,Liberation Sans/Serif还有Linux Libertine。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折腾Firefox的字体加上对Mactype的“粗、糊”风格略有喜好,其实就用上述字体显示网页也很不错(走的是清晰锐利风格)。

用不了Firefox4.0!

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

想在Ubuntu 10.04 下面用好Firefox还真的挺难的!默认版本是3.6.10法语版,我想用最新的Firefox 4.0 nightly。但是:
- 4.0官方FTP下载回来的版本没有Cairo hinting (--enable-system-cairo),结果字体非常难看,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大概原因是Cairo不稳定,所以官方版一直没有打开它。
- 而launchpad上Ubuntu PPA daily版本则是打开了Cairo,字体显示遵从系统的设定,这个我在家里用得是好好的。但是在学校由于没有管理员权限,于是不能装。叫管理员装也挺麻烦的,毕竟要添加源,下载Keyring等等,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我想还是算了。
- launchpad的安装只能是按软件源的方式,而不能像FTP那样下载到带可执行文件的压缩包。否则可以直接下载解压使用。

所以目前只能用3.6。但是我不是很习惯用法语,想用英文,这样扩展的设置界面也一并变成英文,结果也是不行。
- general.useragent.locale设置为en-US无效,查了一下是Ubuntu的问题
- 命令行用firefox -UILocale en-US启动也无效,查了一下还是Ubuntu的问题

!!!

新的数字工作环境

2011年2月4日星期五

正在磨合新的数字工作环境:Ubuntu Linux 10.04法语版,没有管理权限装软件和调整系统,没有中文输入法(要打字还得用inputking)。没有Office,也没有像样的LaTeX。Firefox 3.6.10 法语版(因为4.0的字体hinting太差,无奈只得用3.6)。

软件方面,Tomboy便笺是个不错的发现,Evolution邮件客户端也还说得过去,新的Nautillus管理文件越来越好用了。但是没有Inkscape也没有gimp,又没有Acrobat Pro,要改点什么图片看来是很难了。

Firefox 4.0 b9pre 2011-01-08

2011年1月9日星期日

很久都没有写,因为Firefox最近一直没有太多变化。今天这个版本:
1. 最大化窗口时标签栏终于绘制到标题栏上了。
2. direct2d打开也不会拖慢启动和高CPU了。

制作一个Office Ready的字体

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介绍如何制作一个Office Ready的字体。

在浏览字体的时候看上了Compatil Fact,兴高采烈地装上,打开Firefox一看:

四个字体没有被组合到一起,换句话说,常规/粗体/斜体/粗斜体之间没有关联,无论是网页中的还是Word里面的Ctrl+B等,都无法调用相应的字体。

可事实上这个字体的设计并没有错,打开Win7的字体目录,它们确实归在同一个家族。Photoshop/Illustrator这样的软件里的效果也相同。

实际上这是一个难以两全的问题。简单说,Word/Firefox遵守的是规则可俗称为“Office 4字体规则”, 即常规/粗体/斜体/粗斜为一组。这是一个比较保守和传统的字体家庭结构,在这个结构下无法变更字重和字宽,换句话说一家最多四口。而对设计者而言,一个 字体大家庭远远不止四口,而是存在着Thin, Light, …, Ultra Bold, Black的字重变化和Compress, Condensed, …, Extended, Extra Wide的字宽变化。Compatil Fact这个字体虽然目前只有四个字形,但它的设计已经前瞻性地考虑到了添丁进口的问题,它遵守的规则可以俗称“大家庭规则”。

但是我现在只是想把这个字体制作成显示字体,而不是给Photoshop用,为了方便,我可以使用Fontlab调整字体使之“Office Ready”。

  1. 把四个字体用Fontlab打开。从Regular开始,点File-Font info(Ctrl+Alt+F):

  1. 为了不和原版混淆,我把Family Name改一下,改成Compatil Fact Office

  1. 然后点击Build Names(绿色钻石图标),自动生成了新的名称

  1. 然后切换到OpenType-specific names点一下Build Opentype Names。最后点OK,Regular就修改完成了。

  1. 下面是Bold,打开Font info后是这样

问题就出在这里,Family Name里面就多了Bold,而4字体规则要求的是Family Name要相同才被认为是一家。所以跟上面一致的话,家庭名统一改成Compatil Fact Office。

  1. 另一个重点是要勾上“Font is bold”,然后点Build Style Name,再点Build Names

  1. 然 后再重复“4”里面的步骤一次。细心的人应该已经理解,大家庭规则是靠这个菜单,也就是OpenType-specific names来维系的。点Build Opentype Names这个步骤只是为了在改成4字体规则后,象征性地遵守一下大家庭规则。其实上不会影响Office Ready字体的生成,因为后者是由Basic set of font names决定的。

  1. Italic和Bold Italic类似,但是我还是把截图放上来。

  1. 全 部改好,点了OK之后,回到Fontlab,点菜单File-Generate All。设置好Format(推荐TrueType/OpenType TT,这样生成的字体有分级Hinting,即使不用Mactype也有更好的适应性(这才算Office Ready)。选好保存路径后点Start。

  1. 在生成过程中碰到这样的提示,选Compiled,其实Binary也无所谓。

字体就生成好了,虽然文件名还是没变,但是字体名已经变了并且Office Ready了。再看Firefox:

再谈显示字体



《字体迷的显示字体推荐》(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已经过去3年半的时间了,对字体方面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再回头看这篇文章时,觉得有很多值得更新的地方,有些甚至是勘误。于是决定再写一篇文章。

时过境迁,很多观点会随着使用的软件和审美观的不同而变化。原文中一上来就说“中文字体我看遍了也只有宋体最适合屏幕显示”,事实上,一者这几年黑体越来越流行,Windows有雅黑,苹果有丽黑/华文黑体,Linux有文泉驿正黑/微米黑,手机操作系统上也大力使用黑体。其二,由于加入了极限论坛,我开始使用和研究gdi++(Mactype)字体渲染,它让字体的美感一下就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有Mactype的时候,黑体的美观程度就相当于拉丁的无衬线字体。而事实上宋体之美,或者说原文中提到的“宋体”之美,事实上是局限于ClearType配合点阵宋体,那个严格上来说真的不是宋体。真正的宋体跟拉丁的衬线体一下,在小尺寸下表现能力有限,即使是用Mactype渲染,也是灰蒙蒙的效果,看着吃力。

由于有了Mactype,TrueType字体内建的hinting也可以被无视,OpenType字体同样可以被直接使用。事实上Mactype使得字体的屏幕显示效果大大接近字体真实的效果,很多字体都“化腐朽为神奇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字体之间的比拼又回到了字形设计上,而不是依赖于文件格式。但Mactype并不是系统的标配,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一个字体有良好的hinting,它就有了良好的适应性,这在下文Office ready字体中会提到。

原文中一些错误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 BitStream字体的含糊命名:

  • Incised 901 BT = Antique Olive,它的显示效果也并非“非常接近Tahoma”
  • Swiss 721 BT = Helvetica,我居然没有认出来……
  • GeoSlab703 = Memphis
  • Humanist 777 = Frutiger
** 过于活泼的字体只适合中英混排,不适合大段的西文阅读:
  • Blueprint
  • Maiandra GD
  • Sassoon Sans
** 衬线感太强的字体更适合打印:
  • Stone Serif
  • ZapfEllipt BT
  • Optima (GE Optical)
** 粗衬线字体(Slab Serif)容易让眼睛疲劳,适合标题而非正文:
  • Memphis
** 不是每个程序都会访问字体的Kerning。此外,在小尺寸、屏幕显示下,Kerning往往没有意义,因为hinting/Mactype渲染会改变字符的几何属性。

选择屏幕字体的一些标准
  1. 空间利用。在小尺寸下,字体必须要合理地利用空间,在这方面不用再多说无衬线比衬线的优越性,但即使这样,Gill Sans却依然不如Georgia易读。

    在有Mactype的介入下,少数衬线体的确也值得一试,这里推荐Georgia, Cambria, Minion Pro(或者Web Pro)和Times Europa Office。

    需要说明的是Mactype的渲染会让字符变粗,这时又成就了无衬线字体的一大优势——字重。在Regular显得拥挤时,很多Sans字体都有比Regular更细的Light版用来匹配。

  2. 简洁明快。不想用“易读性”这个概念,因为它太泛。简洁明快指的是字体的个性不宜太张扬,尤其不能有一两个字符漂亮得让人每看见它就不由得停下来欣赏一番——这影响了文字内容的转达。Helvetica为什么成功?因为它像空气一样。不过这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看久了之后就会习惯的……

    举例我现在正使用的Thesis Sans Office,Thesis Sans是很优秀的字体,但它的大写Q的尾巴是悬空的,每次看到,确实会不由自主多欣赏两眼,好在英文中大写Q出镜率不高,可法语就大不相同了。难怪Thesis Sans OT里面有3种关于大写Q的替代字。

  3. 特色字符。刚刚说了不要字符太有个性,为什么马上就来了个“特色字符”?这里主要是针对几个字符的典型写法上的区别。例如:小写a的单/双层版,小写g的单/双圈版,大写G横杠的处理和衔接,大写I是否带双杠,等等。

    单从字符看似乎是这样,实则它们往往是区别Humanist Sans和Geometric Sans的标志。Humanist Sans比较流行使用双圈g(Thesis Sans),Geometric Sans的大写G往往就要更圆润(Neuzeit Office)。另外,Humanist Sans的优势在于独立的斜体,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常推荐Myriad而非Frutiger,Segoe而非Lucida Grande的原因。独立的斜体用作强调的时候,比伪斜(Slanted)更容易被发现,也显得更有个性(没错,被强调的部分应该要多一点变化)。同样是这个原因,我对Sans Grotesque有点逃避,从而也很少提到Helvetica/Arial和Din。

  4. Office ready: 4字形。对于屏幕字体来说,Regular, Bold, Italic, Bold Italic是最好的搭配,因为网页字体一般也就只使用这标准的四个字形。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出现一个新概念“Office ready字体”(在极限论坛推荐过),主要的出发点就是适合网页显示和Word排版。简而言之,在Word里面可以用Ctrl+B和Ctrl+I来访问。

    如果你看上了一套字体,而它的命名未必符合上述规则。这时最好用Fontlab自己修正一下(重点就是在字体信息中合理地勾上“Font is bold”和“Font is italic”),并生成四个TrueType版再安装使用。如果Light是你的基准字重,你甚至可以把它强制定为Regular。具体操作

    但是如果一字体连这4个字形都无法提供的话还是扔了吧,因为网页和Word中都使用的是伪粗和伪斜。
字体推荐

原文提到的字体中,我依然推荐的有
  • Avenir:在原文中是比较消极的口气,但现在感觉这个字体非常清晰,强烈推荐。Avenir Next和Avenir在做屏幕字体时没有太大的差异。
  • Calibri
  • Myriad Pro/Myriad Web
  • Georgia
  • Minion Pro/Minion Web:一定要开Mactype哦!
然后最近新发现的一些优秀的字体
  • Thesis Sans Office:Humanist风格,偏向柔和。
  • Neuzeit Office:Geometric风格,偏向硬朗,跟Avenir有相似之处。事实上它是Din Neuzeit Grotesk演变而来的,也就是减少了Grotesque的成分,合理地走向Geometric。
  • Times Europa Office:Times是永恒的经典,但是Times New Roman对人是一种伤害,所以,喜欢Times的,换这个吧。
  • Compatil Fact:Compatil事实上是Linotype重金开发的大家族。光拿无衬线版的Office 4字形来做网页显示,就看出制作水平的精良:清晰、和谐、易读。
想要快速测试一个字体的网页效果并不容易,我使用的方法是:
  1. 首先确认4个字形符合Office Ready标准(否则用Fontlab自定义)。
  2. 然后安装,或者用FontExpert的Activate Temporarily Now功能,不好看的话省得卸载。
  3. 用Firefox选择字体后,打开 www.lipsum.com ,先读那些介绍文字,测试字体能否太有个性而让人无心阅读正文内容,然后点Generate Lorem Ipsum生成没有意义的赘文,可以快速了解字体显示大段文字的屏幕灰度(与字符的空间利用直接相关)。再去浏览几个外文网站。当然用记事本保存一段测试文本也是可以的,只是我觉得那种测试太纯粹,只能测一种颜色,一种尺寸。


好的屏幕字体就像老婆,首先她漂亮,但却不张扬;她有很多动人之处,可能你都已经看习惯,但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整体美。

你冷不丁想瞟一眼的女生,往往只是一两个特点吸引着你,如果天天看,全方面地跟她在一起生活,你会发现其实她那一两个优点掩饰了她很多的缺点,一如漂亮的Swash容易造成行间重叠和整体灰度不均匀。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优点属于字体本身,它们无法有效地帮助传达文字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这种字体更适合引人眼球的Logo。相反,两个人的生活中不免充斥着柴米油盐,这些内容必须要一颗包容和体谅的心才能装得下——就像一个简约淡定的字体。

Firefox 4.0 b8pre 2010-10-14

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从10月14号开始,Firefox B8pre呈现出恐怖的“抽风”状态,我这个Firefox 6年的多用户也从来不敢想像这个浏览器可以这么快。TraceMonkey和JaegerMonkey同时合并到Trunk之后的结果。

在Mozillazine论坛上甚至有人说“历史上第一次,Firefox的Sunspider成绩超过了Google Chrome”。Mozillazine上每夜版bug更新列表中出现了长长一片的绿色,并且90%的Bugfix都是关于JS引擎的。arewefastyet.com上的曲线也是急剧下滑。

我是带着20多个扩展跑Firefox的,根据我自己的体验,速度上的提升非常明显,网页基本上是秒开的感觉,热启动1~2秒。Firefox这回真给力!

相应地有一些扩展造成Firefox崩溃。Adblock plus、Noscript都需要更新到最新版,目前GreaseMonkey/Scriptish只要有脚本运行就会崩溃,只得暂时禁用GM。

PDFLaTeX的高速编译命令行开关

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用了这么久才知道原来 --interaction=batchmode 才是王道。
1. 编译速度奇快,比正常显示那些编译信息要快几倍。那些编译信息大大拖慢了编译速度不说,反正滚动的速度你也不可能看见太多。真的需要看warnings,查log吧。
2. 跟nonstopmode也不太相同。如果有错误,会尽量调整。例如我有一次就忘了放几张图片,然后出来的结果中图片就有一个占位符,类似于\usepackage[draft]{graphicx}的设定。

Firefox 4.0 b8pre 2010-10-12



☺ 圆形的进度指示器终于回来了,不喜欢进度条。这个新的指示器跟Google Chrome设计得几乎一样,姑且叫甜甜圈吧。

这段时间Firefox在别的方面变化不大,扩展工具栏的引入根本就是一个倒退。

Firefox 4.0 b6pre 2010-09-17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今天才发现 general.useragent.extra.*的键值已经无效了,去Mozillazine打听了一下,外部软件/流氓工具栏往往通过这些键值来在UA上挂尾巴,Mozilla决定干掉这种可能。

不仅如此,连general.useragent.override都可能被取消。也就是说UA劫持将越来越难,可是用户自己想改UA也变得不可能。 但愿Mozilla不会把事做绝。

☯ 给所有的64位控(包括但不仅限于那些无止尽地求xx软件64位版和奔走疾呼64位软件有多么多么好,软件不开发64位就多么多么out的道士们):
Facts:
* The 32bit build is FAR more important.
* The 32bit build performs better as it is much better optimized
* Almost any plugin is available for the 32bit build.

The devs have their reasons for not making the x64 versions official, because it would make absolutely NO sense to hold them back without one or more valid reasons.

Really, there is no need to rush anything. 32bit builds are fine and Win32 isn't going to die tomorrow. One day, 64bit will be standard but this will take time. Not a few weeks, not even a few months. We are talking about YEARS from now because more than 5 years after the release of the first 64bit Windows, the development tools are not even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ir 32bit counterparts.

The transition from 16bit Windows to Win32 took many years and from 32bit to 64bit it will probably take even longer, because the benefits of x64 vs Win32 are far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benefits of Win32 vs. 16bit were. And today's software is far more complex than it was back in the 90's.

☺ 在圆饼扩展被开发回来之前,只有试着去接受进度条。好歹可以改颜色
/*Tab progress color*/
@namespace url(http://www.mozilla.org/keymaster/gatekeeper/there.is.only.xul);

.tab-progress > .progress-bar,#urlbar-progress > .progress-bar
{background-image: -moz-linear-gradient(left, rgba(255, 255, 0, 0.5),
rgba(255, 255, 0, 0.7),
rgba(255, 255, 0, 0.95)) !important;}

☹ 地址栏的RSS图标被移除了。以后要知道一个站点是否能订阅,只有不时地点点书签菜单,看看“Subscribe to this page”的菜单是不是灰的。算了,自己用得也少,就不评价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