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Linux,影响Windows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由于在学校不得不天天使用Ubuntu,反而有了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感觉。自己并不是不会,而是原来自己有得选择,家里电脑双系统,不是为了编译xeLaTeX也就很少去Linux,从来没有整天整天地在Linux底下泡着。现在随着时间的深入,慢慢地习惯了Linux底下的日常使用。其中有一些软件也让我晚上回家后想在Windows下装了。比如:

剪贴板工具:当然我得首先说一下自己居然可以用电脑这么久都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何况我还经常搞文本—事实上是因为在Linux底下没有中文输入法,要打字就只有靠Inputking,而这之间就会牵涉到很多的复制粘贴。这才让网管给装了parcelite,然后就发现很方便了,可以一次“吞”很多东西再“吐”出来。

回到Windows下自然不能再装同一个软件,但是善用佳软那里看到了推荐,决定使用ClipX,它的功能比parcelite还有完善,于是乎这样的使用体验可以得到延续。

便笺:在学校查资料时往往会需要摘抄一些内容,这时Ubuntu自带的Tomboy便笺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使用简洁,功能贴心,WiKi式的链接尤其适合做一些简单文本记录。而在Windows下,每每要记什么东西,就是Win+Z打开我的EmEditor,记下之后又得保存、起名字,下次要打开,我最好就得记得文件名用Everything找到它,否则就得去文件夹找。而Tomboy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在于可以方式地跟Ubuntu One(Ubuntu云存储)同步,这样在两个系统、两台电脑之间也可以方便地同步信息,说实在,连Google Task/Google reader (Note In reader)的很多功能都可以省下来了。
Tomboy唯一不太习惯的是所有的Note都在一堆,而相应的链接也是全局性有效的,无法把不同主题分类存放,例如如果在学习资料中有一个文章标题是“Contribution”,其他文章中提到这个词就会链接到这篇文章。而在Firefox的某些概念中也提到这个词,而这两种“Contribution”是不相同的,此时就无法区分这两个链接。

文本/文件比较与同步:MELD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比较器,我至今没有找到更好的软件实现它的功能。令人惊奇的是它就那么不起眼地悄悄存在于Ubuntu的源里。

当然,有很多软件还是跟Windows下没法比的,昨天让网管装了GIMP和Inkscape,跟Photoshop和Illustrator还是差得太远,现学现用,我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才用Inkscape画出个6个文本框的流程图。

-------------------------
此外最近大爱一个字体叫Deva Ideal,请看我在极限论坛的帖子。现在我已经在Windows和Linux下把它作为统一的网页字体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Linux底下的很多字体也很优秀,例如Dejavu Serif,Liberation Sans/Serif还有Linux Libertine。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折腾Firefox的字体加上对Mactype的“粗、糊”风格略有喜好,其实就用上述字体显示网页也很不错(走的是清晰锐利风格)。

0 个评论: